圣诞节记

哈喽啊大家,又是一年圣诞节,在此请允许我祝各位圣诞快乐,Marry Christmas!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圣诞节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陌生了。记得小学的时候吧,当时的圣诞节同学之间流行送贺卡。圣诞节临近的日子每天上学放学我都会带着仅有的一点零花钱到实验小学旁边的各个超市挑选贺卡,我还记得当时大部分卡片都是一元两元一张,也不乏“土豪”级别的贺卡能飙到五到十元一张,这些我自然是买不起的,所以常用的贺卡就是一元两元的。

在贺卡上写祝福语是一项大工程,写完作业就立马着手准备,还要在信封上写下一个又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实话,其中有些人除了在信封上,我好像再也没有写过他们的名字。我送出去的卡片大部分都是匿名,因为小学在班上存在感也不强,天生自卑的性格让我很少也不敢和人接触,但我的确是送出了十几二十张贺卡,虽然这些人里面有的人我几乎没有和他们说过话,但是我尊重、喜欢他们,不管是学识方面、运动方面或者是为人方面都肯定有我送出贺卡的理由。

小学时候每到圣诞节临近还有一个巨大的期望就是可以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晚会,我记得在小学期间大概有三年跟着爸妈去参加晚会,其实就是自助餐,然后还有抽奖活动,是某些酒店一年办一次的盛会。在参加圣诞节晚会之前我应该是没吃过自助餐,使得我对这种新颖的用餐方式十分推崇,一到十二月就心心念念等着聚餐了,而且抽奖还有礼品拿(虽然我没记得我抽中过)有节目看,当时真的是太爱圣诞节了!

那时候我家还会在一盆巨大植物上挂上铃铛等买的各种圣诞节装饰,用来当作圣诞树,虽然体型上和圣诞树有较大差距,但每年装饰的时候也是很快乐很满足。商场里也会有圣诞树,我们总会借着购物的机会让最小的弟弟向店员询问能否送一个铃铛挂在我们家的“圣诞树”上。

到后来我上了中学,就对于圣诞节没有什么概念了,好像也去过一次两次圣诞晚会但始终找不到幼时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没有基督文化根基的庆祝终究会让人迷失在对圣诞节意义的探求。只是觉得圣诞节只不过是一个人们用来放松和快乐的节日罢了。到初二初三开始迷上了NBA,欧美还是比较重视圣诞节,在圣诞节当天都会举行万众瞩目的圣诞大战,充满了高话题度的球星球队对决,独具特色的圣诞节球衣,吸引力全球不少球迷的目光。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16年圣诞大战,有了凯文杜兰特的金州勇士队客战卫冕冠军克利夫兰骑士,当时这两支球队都有我特别喜欢的球星,无奈比赛时间是凌晨三点,还是个工作日,只能早上吃早餐的时候浏览一下新闻,欧文后仰跳投准绝杀。这场比赛过后虎扑论坛上关于欧文可谓是赞不绝口,继上赛季在总决赛面对库里投进了一记读秒绝命三分抢走了总冠军,这赛季面对宇宙勇仍然准绝杀捍卫了主场。有点离题,总之就是中学的这几年圣诞节对于我来说也只是NBA的几场焦点大战罢了。

等我上了高中,圣诞节这个词汇逐渐消失了一般,因为有新闻称不允许过洋节,商场里的圣诞老人,红绿彩带,铃铛和礼物在那几年确实很少出现了,就连NBA圣诞大战在虎扑和央视都改成了年末大战。好像圣诞节成了违禁词,人们能避免则避免。有人说,《长津湖》之后再无圣诞节,历史固然不能忘记,仔细想想,也许《长津湖》上映之前圣诞节也已经开始逐渐褪色了。

当然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他们觉得“文化侵略”纯属是无稽之谈杞人忧天,圣诞节是个能让大家快乐的节日,那我们庆祝又有什么错?他们说得也不无道理,本来就没有上帝的文化根基,说是人们的“跟风”或者“凑热闹”也并无不妥,说是为了休闲娱乐、享受生活而庆祝也无伤大雅,说到底,对于中国人来说,圣诞节也只是个外来的节日罢了。况且从几个月来一系列事件到此次疫情的放开来看,中国政府的民心和根基还是很牢稳的。

就这样吧,拖着劳累的身子用时接近一小时写完了这篇文章。最后请再允许我说一句:圣诞快乐!


by Pixiv @dr.灯笼涧

这是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因为昨天实在是忙的没法安心写文章,关于圣诞节的文章只能拖到今天来写了。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希望大家能继续带着期盼生活,不管是什么节日,我都希望你快乐。

------ 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
正在加载今日诗词....
我骑着我的自行车抢劫路人的包😁